close

為奪青樓女,設下糊塗計:清末震驚朝野的盜用巡撫大印案

清朝同治中葉,湘南發生一樁盜用巡撫大印案。此案一出,旋即震動朝野,西太后為之大怒,借同治皇帝之名,命令三司衙門嚴查此案,史稱“撫印案”。說起此案的由來,實在大為荒唐,引發此案之人,居然是一個青樓女子。

此青樓女姓廖,雅號玳梅,乃是長沙城中某家青樓的花魁,色藝名冠一時,相傳有一笑傾城、二笑傾國之貌。登徒浪子只為一睹芳容,不惜花費大價錢,大有擠破門檻之勢。

城中有一富紳,姓王名金,人稱“多金王”,人如其名,家中騾馬成群、金銀成堆,使奴喚婢,可謂之富甲一方。

王富紳覬覦廖玳梅美色已久,欲重金為其贖身,納入偏房為妾。玳梅知道這位外號“多金王”的王富紳是個體態肥胖,長相醜陋,並且不通文墨之人,因此斷然拒絕。任憑王富紳如何許諾,玳梅始終不肯答應。

恰好此時有一株洲闊少,同樣攜帶重金來見玳梅,他也願意為玳梅贖身。玳梅見這位株洲闊少堂堂一表,且懂得詩情畫意,很快便答應下來。她本欲跟隨闊少回株洲,但闊少卻說此事不想過早驚動高堂父母,他讓玳梅繼續留在青樓之中,不許再接待其他客人,他每月都會過來住上幾天,權當養個外宅。玳梅應允,如此幾個月,株洲闊少必然會過來住些日子,兩人飲酒作詩,撫琴對弈,倒也好似一對人間神仙。

王富紳眼見自己心怡之人被他人據為己有,心中大為不悅,奈何襄王有心,神女無情,也只能暗氣暗憋,吃不到葡萄偏說葡萄酸澀。

某日,長沙太守(知府)接到株洲縣令派人送來的密札,密扎上蓋有巡撫大印,上寫株洲縣內有六人勾結髮逆餘孽(指太平軍),意圖先奪株洲、湘潭等地,而後攻打長沙,如今已將六人全部抓獲,六人全部招供,是殺是留還是交由知府衙門重審,請長沙太守予以批复。

長沙太守召集幕僚傳閱這道密扎後,有人發現其中有些文章。這六個人家中非富即貴,而且其中三人是舉人,兩人是貢生,還有一個是秀才,如此家境優裕,且身有功名之人,怎麼會糊塗到跟發逆為伍?另外,加蓋巡撫大印的密扎又如何到了株洲縣令之手?

隨即,長沙巡撫攜帶密扎來到布政衙門,布政衙門中的官員們看過之後,也認為這道密扎大有問題。於是,布政衙門將密扎留下,並立即去見湖南巡撫。

見到巡撫之後,布政使沒有拿出密扎之前,說去密扎中寫的兩個貢生的名字,問巡撫這兩個人是否是巡撫大人的門生?

巡撫聽罷,細一琢磨,說兩人都是高才學子,雖然不是自己的門生弟子,但自己也聽過這兩個人的名字。

布政使又問巡撫,為何要殺這兩人?巡撫聽聞此言,大吃一驚,忙問布政使何出此言?

這時候,布政使才將密扎拿出來。巡撫看罷之後,大驚失色,上面蓋著的分明就是巡撫大印,什麼人如此大膽,竟然敢冒用朝廷官印,這可是株連滿門的大罪。

巡撫衙門的各級幕僚全部被召喚到公衙,巡撫大人拿出密扎讓諸位幕僚過目。看過之後,大都認為並非有人私刻官印,這個印記應該是真的,極有可能是巡撫衙門中有人趁著巡撫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加蓋的。

巡撫大人隨即將所有衙役、雜役、奴婢等等全部聚到一處,讓他們說出實話,究竟是哪一個膽大包天,私自盜用官印?

結果全都不肯承認。於是,巡撫讓人打他們。最終有個年紀不大的婢女熬不過板子,這才說出實情。這個婢女是夫人的使喚丫頭,前些日子將她賣到府上的婆子拿了一張空無一字的白紙來找她,讓她求夫人在這張白紙上面加蓋一個巡撫大印的印記。為了讓她把事情辦妥,婆子給了她一些好處。她本想去求夫人,但又怕遭到叱責,她曾經多次看過巡撫如何蓋印,因此知道大印應該蓋在什麼位置。於是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學著巡撫大人的樣子將大印蓋在白紙上,接著趁著出門採買的機會將加蓋了巡撫大印的白紙給了那個婆子。

巡撫隨即命人將那個婆子抓來,婆子起初矢口否認,挨了一頓板子後,也不得不說實話。她說自己拿了長沙城王富紳的好處,王富紳讓她設法在一張白紙上蓋個巡撫大印。她財迷心竅,於是就找到府上的小婢女,通過小婢女的手得到大印。

巡撫隨即又讓人把王富紳抓來,王富紳不等打便全部招認,他說自己記恨株洲那班闊少,奪愛之仇使他覺著自己受了奇恥大辱,因此想要將那個買下廖玳梅的株洲闊少以及闊少的好友一併置於死地。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曾經問過廖玳梅,倘若那個株洲闊少死掉,她將會怎麼樣?廖玳梅說若是恩客死掉,她便嫁給王富紳。

正是因為這兩點,他才想出盜用巡撫大印這個計謀。拿到那張加蓋了大印的白紙後,他再將提前想好的誣陷之罪寫在上面,接著派人拿著密扎和金銀交給株洲縣令。株洲縣令馬上將密扎上的六人抓獲,嚴刑拷打,致使六人全部屈打成招。由於這些人都有功名在身,單單一個縣令沒法將其治罪,依照大清律,必須要將公文上呈上級衙門,而後一級一級往上傳,最終由刑部定罪。

沒想到密扎遞到知府衙門時,居然被知府衙門看出端倪,這才使得本案一目了然。此案隨即由巡撫衙門遞到京尹,立即引起朝廷大嘩,西太后怒不可遏,隨即代皇帝下旨,要求徹查。

巡撫劉琨請罪告病回鄉,布政李恆江升任巡撫,知府等有功之人官升一級,株洲知縣革職流放,被冤者全部釋放,恢復功名。巡撫夫人由於沒能看管好下人才引發這樁禍事,吞金自盡。王富紳與婆子分派被判斬首,婢女因為年紀小,不判死罪,罰終身為奴。

行文至此,一樁“撫印案”就此了結,由此案可見“貪心不足蛇吞象”這句典故也非虛言,倘若王富紳不那麼貪戀美色,又何至於落得如此一個下場?再者說來,王富紳也是個糊塗蟲,居然愚蠢到想出盜用巡撫大印來誣陷他人的法子,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自己到頭害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勇者鬥惡龍Walk 的頭像
    勇者鬥惡龍Walk

    勇者鬥惡龍WALK

    勇者鬥惡龍W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